电话
0512-6683208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模具热处理技术发展较快的领域是真空热处理技术、模具的表面强化技术和模具材料的预硬化技术。
⑴模具的真空热处理技术
真空热处理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热处理技术,它所具备的特点,正是模具制造中所迫需要的。如防止加热氧化和不脱碳、真空脱气或除气、消除氢脆,从而提高材料(零件)的塑性、韧性和疲劳强度。真空加热缓慢、零件内外温差较小等因素,决定了真空热处理工艺造成的零件变形小等。
按采用的冷却介质不同,真空淬火可分为真空油冷淬火、真空气冷淬火、真空水冷淬火和真空硝盐等温淬火,模具真空热处理中主要应用的是真空油冷淬火、真空气冷淬火和真空回火。为保持共工件(如模具)真空加热的优良特性,冷却剂和冷却工艺的选择及制订非常重要,模具淬火过程中主要采用油冷和气冷。
对于热处理后不再进行机械加工的模具工作面,淬火后尽可能采用真空回火,特别是真空淬火的工件(模具),可以提高与表面质量相关的机械性能,如疲劳性能、表面光亮度、耐腐蚀性等。
热处理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包括组织模拟和性能预测技术)的成功开发和应用,使得模具的智能化热处理成为可能。模具生产的小批量(甚至是单件)多品种的特性,以及对热处理性能要求和不允许出现废品的特点,又使得模具的智能化热处理成为必需。模具的智能化热处理包括:明确模具的结构、用材、热处理性能要求;模具加热过程温度场、应力场分布的计算机模拟;模具冷却过程温度场、相变过程和应力场分布的计算机模拟;加热和冷却工艺工艺过程的仿真;淬火工艺的制定;热处理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国外工业发达,如美国、日本等,在真空高压气淬方面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技术研发,主要针对目标也是模具。
⑵模具的表面处理技术
模具在工作中,除了要求基体具有足够高的强度和韧性的合理配合外,其表面性能对模具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这些表面性能指:耐磨损s136板料价格性能、耐腐蚀性能、摩擦系数、疲劳性能等,这些性能的改善,单纯依赖基体材料的改进和提高是非常有限的,也是不经济的,而通过表面技术处理,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正是表面处理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
模具表面的处理技术,是通过表面涂覆、表面改性或复合处理技术,改变模具表面的形态、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和盈利状态,以获得所需表面性能的系统工程。从表面处理的方式上,又可分为: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物理化学方法和机械方法。虽然提高模具表面性能新的处理技术不断涌现,但在模具制造中应用较多的主要是渗氮、渗碳和硬化膜沉积。
渗氮工艺有气体渗氮、离子渗氮、液体渗氮等方式,每一种渗氮方式中,都有若干种渗氮技术,可以适用不同的钢种不同工件的要求。由于渗氮技术课形成优良性能的表面,并且渗氮工艺与模具钢的淬火工艺有良好的协调性,同时渗氮温度低,渗氮后不需激烈冷却,模具的变形极小,因此模具的表面强化是采用渗氮技术较早也是应用更广泛的。
模具渗碳的目的,只要是为了提高模具的整体强韧性,即模具的工作表面提高具有高的强度和耐磨性,由此引入的技术思路是,用较低级的材料,通过渗碳淬火来代替较别的材料,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硬化膜沉积目前较成熟的是 CVD、PVD。为了增加膜层与工件表面的结合强度,现在发展了多种增强型CVD、PVD技术。硬化膜沉积技术更早在工具(刀具、量具等)上应用,效果,多种刀具已将涂覆硬化膜作为标准工艺。自20世纪80年代模具开始采用涂覆硬化膜技术。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硬化膜沉积技术(主要是设备)的成本较高,仍然只在一些精密、长寿命模具上应用,如果采用建立热处理中心的方式,则涂覆硬化膜的成本会大大降低,更多的模具如果采用这一技术,可以整体提高我国模具的制造水平。
⑶模具材料的预硬化技术
模具在制造过程中进行热处理是绝大多数模具长时间沿用的一种工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际上就提出预硬化的想法,但由于加工机床刚度和切削刀具的制约,预硬化的硬度无法达到模具的使用硬度,所以预硬化技术开发速度加快,到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工业发达在塑料模用材上使用预硬化模块的比例已达到30%(目前在60%以上)。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采用预硬化模具(主要用国外进口产品)。
模具材料的预硬化技术主要在模具材料生产厂家开发和实施。通过调整钢的化学成分和配备相应的热处理设备,可以大批量生产质量稳定的预硬化模具材料。我国模具材料的预硬化技术方面,起步晚,规模小,目前还不能满足国内模具制造的要求。
采用预硬化模具材料,可以简化模具制造工艺,缩短模具的制造周期。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我们仅作为信息分享。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romaxsts@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